注册
中文 Deutsch

治疗冬季流感,十神汤是个好方子

博客 李谖 医师 2021-11-23 19:27 2188

导读:蒲辅周老指出:冬天非时之气的感冒(流感),症见舌红,干咳无痰,发热但不高,偏热者用桑杏汤;舌不红偏于寒象者用十神汤……

解表和中“十神汤”——治疗冬季流感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李谖 医师


十神汤的应用指征


1、四时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鼻涕伤风、身痛头痛、身体拘紧、高烧不退;


2、舌淡白微胖大或者齿痕,苔薄白或略厚,脉沉紧或浮,沉取当应有力;


3、初次服用要配合辅助发汗法:喝热粥,盖被取汗;


4、烧退后要再进一剂,防止余邪未清,炉火复燃。


十神汤的用法


处方常用剂量:葛根20—30克,麻黄6—12克,升麻9—12克,赤芍9克,川芎9克,白芷9克,香附12克,紫苏12克,陈皮15克,生甘草9克,大枣5枚,生姜15克,葱白含葱须一根,切段同煎。


加减:针对于不同季节,春季加荆芥6克,防风9克;夏季加藿香9克,大腹皮6克;秋季加黄芩6克,冬季加金银花15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注意煎药时间20—30分钟,不要久煎。不拘时服。儿童可以加点白糖。


十神汤的出处


十神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葛根、麻黄、赤芍、川芎、升麻、白芷、陈皮、紫苏、香附、炙甘草等组成,主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此方不问阴阳两感,或风寒湿痹,皆可服之”。本方药性平和,“虽产妇、婴儿、老人皆可服耳”。


继续追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的十神汤却是出自于唐�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功能“治伤寒,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或欲出疹,不问阴阳,两感风寒,并皆治之。”


具体的处方组成:干葛、麻黄(去节)、升麻、白芷、赤芍药、川芎、香附,紫苏、陈皮、甘草(炙)、各一钱半。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备注:发热头疼,加连须葱白二根;中满气实,加枳壳煎。


笔者用十神汤的体会


最初注意到此方是在2019年3-4月份,曾经接诊一个5岁的小女孩患者,是我的一个老患者的外孙女。当时孩子家长外地出差,姥爷姥姥带看孩子。家长出差第2天就开始发烧,第3天白天找到我。


我看了一下,当时记得听诊肺部正常,除了发烧怕冷、头疼身痛外,还有些恶心,皮肤有小红点。除外了变蒸、急疹和手足口病等。


询问病史,发烧当天老人带孩子洗头,家里空调不太好用,可能着凉了,晚上给孩子用了一次美林,上半夜汗出烧退,半夜孩子有点说胡话(梦呓)后半夜又烧起来了。


找到我后,因为孩子小,太苦的药不能喝,又不想去医院,既折腾人又怕医院环境不好加重病情,就想起了这个十神汤,直接开了2付。孩子非常爱喝,效果极佳,1服药退烧,2付痊愈。


之后这个孩子大概有一年半没感冒发烧。后孩子又发烧感冒,把老人家也传染了,都有些乏力、低烧、鼻塞、流鼻涕,老人果断的私下按上次处方买药跟孩子一起服用,也是2付痊愈,这是后来老人看其它病提及的。


之后我治风寒感冒,对十神汤的运用多加留意。在实践中反复揣摩体会,认为本方配伍精当,融解表散寒、疏通太阳经络与理气和中药物于一炉,既有《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又顾护胃气,汗而不伤正。凡恶寒发汗、无汗畏风、头痛身疼、舌淡苔白润、脉浮或紧,沉取有力即可用之


这个十神汤我一般用来治时行的感冒,是一个季节性应用的方子。大多用在秋天刚冷,十一前后,暖气还没有来;或者是冬天刚过,春天要来,屋里阴冷暖气要停没停,温病还没有发作这个时段。


这个时间段病人往往症状比较多,临床尤其是儿童更多见。多见身体疲乏无力、头疼、嗓子疼,或者是有熬夜、生气上火这种情况。


蒲老运用十神汤的经验


被周总理称为“高明中医,又懂辨证法”的已故名医蒲辅周先生有一句名言:“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 


蒲老生前以善治时病著称,他认为自然气候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强调临床“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指出“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气候”。


蒲老在治疗冬天流感时指出:冬天非时之气的感冒(流感),症见舌红,干咳无痰,发热但不高,偏热者用桑杏汤;舌不红偏于寒象者用十神汤


费伯雄《医方论》中提到:时邪瘟疫,天行之疠气也。故此方于升散中多用芳香辟秽之品,辛烈善走,虽有芍药、甘草,不能制之,不可作阳经外感之通剂用也


案例 


病案:王某,男,沈阳人,42岁,2019年12月6日初诊。


患者于4日前打篮球时汗出脱衣,晚上回家冲澡后,第二天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9.1℃,无汗,时而寒战,头痛体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清涕。自行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诊为“上感”,给予输液(药名不详),口服抗感解毒冲剂,经治疗2日,体温波动在38℃左右,其余症状无明显减轻,遂来求中医诊治。


刻下:发热,体温38.4℃,恶寒无汗,头沉体痛,肩颈部僵痛,鼻流清涕,嗓子微疼,不咳,纳差,二便调,口微渴而不思饮,舌质淡红略胖大,苔白滑,两寸关脉浮紧,沉取有力。


考虑风寒束表,治当疏风散寒、解表和中。予十神汤加味:葛根40g,麻黄12g,升麻12g,紫苏15g,陈皮15g,白芷9g,赤芍9g,川芎9g,生甘草6g,香附15g,金银花15g,牛蒡子6g,生姜3片,葱白2根带须切段。


日1剂,水煎分4次温服,药后喝热白米粥助汗,忌生冷油腻。1剂后汗出表解而热退,2剂后诸症悉除。


十神的含义及外延


有好多文献提及十神汤之所以命名为“十神”,是因为处方的主要构成是葛根、麻黄、赤芍、川芎、升麻、白芷、陈皮、紫苏、香附、炙甘草等十味药,故以“十神汤”名之。但不要忘了,方子里面还有生姜,是十一味药。


大家要知道,“有其事,必有其理;有其物,必有其用”,古人对一个方子的命名可不是随意命名的,可不是简单的按照药味的数量来命名的,古人的智慧是今人无法完全理解的,处方命名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先看《神农本草经》对十神汤中几味主要药物的功效记载。

升麻:主解百毒,杀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毒蛊。


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芍药:气味苦平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余下的几味药(香附、紫苏、陈皮、炙甘草)也是香苏散的组成。香苏散一方最早见也是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治四时瘟疫、伤寒。


处方组成:香附(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二钱,入盐点服。


“此老教三人矣,稽颡而退”。(“稽颡”读音:qǐ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说白了,这是个治疗瘟疫的方子。瘟疫是什么?是能快速要人命的烈性传染病,让人魂飞魄散!让我们想到了什么?三魂七魄。


中医基础我们都学过,肝藏魂(三魂:胎光、爽灵、幽精),肺藏魄(七魄: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而心藏神(三加七等于十),只有三魂七魄全了,功能正常了,神才能饱满无缺,才能正常的发挥君主的作用,才能主导人体的生发之机,以达到人体精气神的饱满状态,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或许从这个角度解读“十神汤”,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方名的深层的含义,也能更好的临床运用这个方子,扩大应用范围,发挥出更多的临床价值。


一家之言,期待大家共同探讨。


文章出处:

截屏2021-11-23 12.24.55.png

李谖,宏爱中医&预防医学学会 成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主治中医师,中医学硕士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1年始师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院卢秉久教授


院校登堂,求之岐黄,二十余年临床。

行事疏密有度,其方似人,法度严谨。

喜用经方扶正祛邪,内外妇儿诸科均有涉猎,常起沉疴固疾。

擅治呼吸、循环、风湿免疫等诸科疾患以及各种癌症放化疗与术后的身体恢复调理。

参与省级医学课题2项、市级医学课题2项的申报研究。发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论文7篇。

在线客服
秘书处 微信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