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病毒而丧失嗅觉或味觉,现代医学一筹莫展。但中医有办法。对证用方,使方证相应即可。
已经到了2021年春节,新冠病毒肆虐了整整一年了。至今世界上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亿,且还在继续增加。作为中医人,我一直关注着媒体上关于新冠肺炎的消息,我也致力于用中医理念来分析新冠肺炎,并且写作了数十万字的文章,来传播中医防治新冠肺炎的理念。本文用中医理念再分析一下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丧失嗅觉或味觉的中医诊治思路,希望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一、丧失嗅觉或味觉是感染新冠病毒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Best life网站发文称,在众多气味中,薄荷和椰子油是最特殊的一种。如果有人闻不到这两种味道,有80%的几率已经被感染。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数据显示,高达87%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出现了丧失嗅觉或味觉的症状,而在25%的感染者中,丧失嗅觉或味觉是他们首个出现甚至是唯一的症状。
人们可能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充血或其他鼻部症状阻塞嗅觉,也有可能由于病毒攻击嗅觉神经导致功能丧失。因此,嗅觉缺失可作为诊断新冠病毒的关键性特征之一,也有助于尽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我不知道国内在这方面有哪些临床观察,也不知道经历过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其嗅觉或味觉的功能是否有所差异。但我相信,中医治疗应该是零后遗症的,因为中医以正为本,中医的治愈不但是病毒消失,更是正气恢复,这与西医以病毒消失为临床治愈完全不同。只要正气恢复了,当然五脏六腑的功能归于和谐,又怎么会出现嗅觉或味觉丧失呢?!
二、如何理解嗅觉或味觉的丧失?
一则,现代医学的观点。
为什么COVID-19患者会失去嗅觉?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共识认为SARS-CoV-2可能感染了鼻内的神经元,进而导致了嗅觉丧失。
为什么会失去味觉?目前科学界对于SARS-CoV-2如何影响味觉和化学感觉却知之甚少。“据我所知,目前对此项研究还未有突破性进展。”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教授John Hayes表示,他正在研究COVID-19对化学感觉的影响。
受损的感官多久能恢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嗅觉、味觉和化学感觉在几周内就能恢复。在2019年7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72%的具有嗅觉功能障碍的COVID-19患者报告说,他们在一个月后恢复了嗅觉,84%的味觉功能障碍患者也是如此。但对于有些人来说,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有些人的感官功能障碍不会立刻得到缓解,并且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显然,现代医学暂时没有办法帮助病人恢复丧失的嗅觉和味觉。那么,中医有办法吗?
我在2021年2月5日所创作的《新冠肺炎导致患者嗅觉和味觉丧失的分析与对策》一文中分析到:“肺在窍为鼻,心在窍为舌,脾在窍为口。嗅觉的失常与肺相关;而味觉的失常则与心、脾相关。”在中医病理分析的基础上,我还提供了针灸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嗅觉和味觉丧失非常痛苦,我相信中医一定有办法帮助病人的。现自觉上文仍有所不足,需要再做些补充。
根据临床病象可以推理出,新冠病毒属于湿毒,偏于寒湿疫毒。寒与湿皆为阴邪,阴邪与阳气不两立,阴盛则阳衰。而生命是一团阳气,阳气受损,表现出来的就是脏腑的生理功能失调,甚至丧失。
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则伤脾。且肺为水之上源,肺喜清润,湿盛不但伤脾,还伤肺。寒邪伤阳,脾阳与肺阳一伤,则脾肺的气化功能下降,亦会增加水湿的积滞。由此说,若感染了新冠病毒,病人脾肺二脏的功能最容易受损。
如何治疗呢?当然要用辛苦甘温之药,辛能宣畅阳气,温可促进气化。配合甘味,一方面,辛甘发散为阳;另一方面,甘味入脾,甘可养脾补脾。用苦能燥湿,以去湿毒。
三、吴茱萸汤或可治疗嗅觉或味觉的丧失
对于嗅觉或味觉的丧失,当用何方呢?我认为,可用吴茱萸汤。
综上分析,嗅觉和味觉丧失由于新冠病毒其性湿寒,伤脾伤肺,导致脾肺的生理功能受限。治疗之法,要辛甘合味,温阳通阳。
仲景关于吴茱萸汤的原文是:“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的配伍特点是: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效。一般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临床应用以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吐清涎冷沫,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为辨证要点。
我根据嗅觉和味觉丧失的病机,灵活选用吴茱萸汤。方中我去生姜,改为干姜,其方为:吴茱萸15克,党参30克,大枣30克(切开),干姜15克,水煎服,日一剂。
分析吴茱萸汤治疗嗅觉和味觉丧失的机理:方中用吴茱萸为君药,其味辛苦而性热,既能温脾暖肺,又能燥湿祛邪。改生姜为干姜,以加强温脾散寒之功,是为臣药;党参益气健脾补肺,为佐药;大枣甘平,合吴茱萸和干姜辛甘宣阳通阳,合人参益脾补肺,为使药。
四味合用,正能切合病机,方证相应,当可收取卓效。
我分析,嗅觉和味觉丧失的病人服用吴茱萸时,应该不会感觉到吴茱萸和干姜的辛辣,相反,当会感觉很舒服,甚至很柔和,很美味。因为吴茱萸和干姜的辛辣正是治疗新冠病毒湿寒疫毒的对证之药。
另外,还可以用阴盛阳虚来分析应用吴茱萸汤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阴盛阳虚病证往往有这样一个规律: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为什么呢?《内经》的解释是:“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嗅觉和味觉丧失属于阴盛阳虚之证,那么,其病在初期轻浅时或许会有夜半加重且中午减轻的规律。分析其可能的机理,因为夜半阴气盛极,寒邪得阴气之助而肆虐。《伤寒论》说:“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这里的“欲解时”,也是“相关时”,即病情若在这个时间加重,亦与厥阴病相关。而治疗厥阴症,此处可选择吴茱萸汤。
再推而论之,感染新冠病毒后所出现的任何生理功能障碍,都当从病毒性质以及症状表现来分析其病机。虽然中医不懂新冠病毒的核酸结构,但中医另有自己的治疗思路。中医的思路就是,不管是何种病因所导致的病症,只要分析其病症的可能病机,即有相应的方药。病因不是根本,病机才是关键。中医是治疗病机的,不是治疗病因的,这与现代医学完全不同。
比如,不管是什么细菌或病毒所造成的头痛、发烧。只要脉象是浮紧的,病人无汗且恶寒肢冷,都可用麻黄汤。中医治病的好处是:抓住病机就够了。病因虽然多变,但病机却是有限的,由此说,中医完全可以执简以御繁。
小结
以上只是理论分析与推测,并没有经过临床验证。目前我也没有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导致嗅觉和味觉丧失的病人。但我相信,只要方证相应,就应该有效。
有人说,不经历临床实践的药方,都是假的,是想当然的。我却有不同看法:只要合乎医理,即使没有经过临床验证,亦当有效。中医讲理法方药,“理法”是前提,“方药”必需合乎理法。若不先从“理法”上下手,又如何去选择当用的方药呢?此文即是关于“理法”的思考,不成熟之处,愿意质诸高明。
也欢迎国外有类似症状的病人不妨尝试一下吴茱萸汤。若有任何反应,包括有效或无效,都请通知我一下。
建议配合艾灸,更可增加疗效。对于嗅觉丧失的病人,可灸迎香和足三里。对于味觉丧失的病人,可灸太白和足三里。左右两侧穴位各灸十五分钟,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每天坚持,当有温阳宣阳,祛除阴霾之功。(董洪涛)
董洪涛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1998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针灸专业医学硕士学位。
2001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针灸专业医学博士学位。
2002年进入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5年曾受邀到欧洲奥地利、意大利等国进行学术活动。
硕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针灸防治脑和老年病。
近年来,在针灸以及中医药的临床与理论研究方面多有开拓。
擅长应用针灸及中医其他疗法治疗各种急症、重症以及疑难杂症,并逐步完善急症头针医学的理论研究。
擅长针灸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并完成相关研究报告多篇。
对于《伤寒论》的研究非常深入,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各科病症。
从事针灸国际教育研究多年,完成相关课题多项。具有敏锐的科研思路、创新的科研思维及较强的科研能力。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